从儿童早期感觉统合探寻心理发展的秘密
——"智慧家长工作坊"纪实 |
发布日期:2019-01-29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博大精深,如何在每一次工作坊中带给家长尽可能丰富与深刻的感受,智慧而风趣的李彤老师以儿童感觉统合为切入点,通过对幼儿触觉、本体感、前庭平衡觉的讲解,使家长在“识、感、做、思”四方面,对儿童心理发展形成较为全面的认知。 大脑是身体的指挥部 大脑是我们身体的指挥部,它不仅管理者我们的情绪情感,也主导着我们的肢体动作。大脑作为指挥部,其工作机制是:当大脑接收到外界的刺激时,它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并指挥我们的身体做出行动。我们的感觉包含: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本体感以及前庭平衡觉,共七大感知觉。大脑反应是综合性的,不仅包括动作行为,也包括情绪情感,感知觉综合起来通过大脑,作用于我们的大脑。但这些感知觉与幼儿的心理发展又有哪些联系呢? 触觉发展为儿童安全感奠定基础 李彤老师首先从触觉开始,带领我们走进童心世界。触觉是我们身体接受刺激面最广的一个感觉,触觉的接收器官就是我们全身的皮肤,它布满我们整个身体表面,所以触觉能够全方位带给大脑刺激。孩子第一次接受到触觉刺激,就是在他出生的那一刻,母亲产道的强烈挤压唤醒新生的婴儿,同时也促进婴儿大脑内部神经的连接,为脑发育奠定基础。触觉的发展不仅是身体感受度的问题,也是婴幼儿感知这个缤纷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触觉还会促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注意力、认知思维、情绪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得到发展。良好的触觉体验能够使儿童对周围环境建立充分的安全感,在语言发展之前更好地感知人、事、物,建立勇于探索、充满好奇、乐观向上的情绪情感,为形成积极型人格奠定基础。 本体感帮助儿童建立勇气与自信 本体感是指人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例如,对大小肌肉的控制,手眼协调,身脑协调,动作灵活和灵巧等等。本体感不协调的孩子,手脚笨拙,动作缓慢拖拉,缺乏自信心,脾气暴躁,粗心大意。另外,因为控制小肌肉和手脑协调的脑神经与控制舌头、嘴唇肌肉、呼吸和声带的神经是相同的,所以,本体感不足的孩子,大脑对舌头、嘴唇、声带的控制就不灵活,容易造成语言障碍,如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清,大舌头、口吃等。 本体感同时也是运动觉的体现,我们每天的肢体动作都是运动觉的体现。在此过程中,不仅包含肢体动作,还伴随有逻辑思维、情绪情感的表达。大脑对肢体的控制程度,体现着运动觉的发展。蒙台梭利认为: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身体的运动是不可或缺的。运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培养协调性,还能激发勇气和自信。 然而,本体感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后天的训练。例如婴儿期的翻身、滚翻、爬行训练;幼儿期的拍球、滑梯、平衡训练;儿童期的跳绳、踢毽子、游泳、打羽毛球等训练对本体感的发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少家长怕孩子摔着,不让孩子到处爬;或过早使用学步车,没让孩子爬就直接走路;老抱着孩子,不让他自己活动;让孩子看电视、看书、学琴、学画多,运动少,将会阻碍了孩子本体感的发展,以至影响后天的运动和学习能力。 前庭平衡觉改善幼儿焦躁情绪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体育锻炼中,必须保持正常的姿势,这是进行各种活动的必须条件。而正常姿势的维持依赖于前庭器官、视觉器官和本体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来完成。也可以理解为是动作协调性的体现。前庭觉的成熟与否和平衡感关系密切。如果平衡感不良,则会造成身体操作不稳定,形成好动不安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多动的孩子,前庭觉的发展普遍不佳的原因。前庭也几乎包括了所有和语言发展相关的器官,前庭觉不良会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前庭觉还是大脑功能分化的守护神,在3岁前后的左右脑功能分化中,如果前庭觉发育不好,左右脑功能分化会遇到障碍。前庭平衡觉发展不协调最为常见的表现是“晕车”、“阅读容易出现跳行、漏行”。那么,如何促进幼儿的前庭平衡觉发展呢?就是要让幼儿动起来,给予他们充分的运动空间,让焦躁情绪在参与各种运动的过程中逐渐稳定下来,释放压力的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专注、自主、坚持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答疑与解惑 李彤老师还逐一解答了家长们在自己育儿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与困惑。如家庭养育方面的“换杯子”难题;营养保健方面的“挑食”问题;处理同伴关系方面“我的玩具不和你玩”的问题;学习品质培养方面“如何呵护幼儿学习兴趣”的问题;关注幼儿心理方面“如何接纳自己的情绪”的问题,等等…… 科学正确的家庭养育方式就是家长们要学会适度放手,给予幼儿尝试操作的空间,让幼儿认识、尝试、重复、积累生活经验的操作成为可能。“试错”也是幼儿学习的方式之一,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发现问题,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做出正确判断、调整和总结,从而获得成长经验。 2019年,早期儿童发展部“智慧家长工作坊”将逐步形成系列化、全方位、关注幼儿和家长需求的品牌活动,在未来继续为广大家长提供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与支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