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戏背后的大道理
——早期儿童发展部“智慧家长工作坊”纪实 |
发布日期:2018-11-29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冬日的暖阳如金色的瀑布般泼洒在早期儿童发展部的亲子活动室内,屋里的氛围被烘托得更加热烈。11月24日下午,我们再次邀请了从事0-6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28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早期发展社区支持项目”培训师——李彤老师为家长们开展了题为“小游戏中的大道理”家长工作坊活动。帮助家长建立更加积极,科学的育儿理念,使家长在亲身参与与体验中明白如何在家中开展有趣、有效的亲子互动,促进宝宝健康的成长。李彤老师的工作坊亲切而温暖,正向而积极,风趣而幽默。家长每两人一组,一人当“妈妈,”一人当 “宝宝”,每一个小家庭在一次次感受与体会中,理解、思考、收获早期发展中相关的理念与方法。 两个经典的小游戏 游戏一 跟着鼓点儿走 一个小鼓,一把鼓锤儿,李彤老师就用这简单的道具,带领家长们层层递进地开始游戏。首先是跟着鼓点儿走;接着,根据老师的指令做出停或者相互拥抱的动作;最后,跟随鼓点儿走,做出更多的指令动作——“肩膀碰肩膀”“肩膀碰肚子”“肩膀碰膝盖”……。同样的指令,为何现场的呈现千姿百态?同样的行走,为何有的是高控制地生拉硬拽,有的则是平等地同行?原来这里边都蕴含着大道理。 游戏二 袜子鱼 现场还为每组准备了一只袜子,以及各种的手工材料和工具。李彤老师先请每组家庭讨论并查找资料,确定要制作的袜子鱼的原型,袜子鱼必须是依据现实制作的,要有背景知识的介绍。其次,袜子鱼要体现原型的特征。之后就是家庭手工制作的部分。最后,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的制作成果。小制作不需要多么精巧的手工技巧,不需要多么专业的资源配备,原材料只是生活中常见的剪刀、胶带、棉花、袜子和水彩笔等普通材料,但是却充分发挥了大家的形象了和创造力。
蕴含的大道理 在“跟着鼓点走”的游戏过后,李彤老师启发大家思考,首先,家长与宝宝是如何同行的,是高控制地由家长牵着宝宝的手,还是家长给与充分的信任与自由,不前不后却保持并行?其次,家长无需再游戏中给与过多的指导语,只要身体力行,示范清晰,儿童自然就会去模仿与学习,这里边蕴含着儿童学习的本质:在开心的游戏中模仿。就游戏最后一步“肩膀碰肩膀”“肩膀碰肚子”“肩膀碰膝盖”的部分,李彤老师与大家讨论要不要指定任务的对象?通过家长们的表达,我们总结出对于0-3岁的小宝宝,其对于生活经验的基础还有待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表达也处于发展中,身体动作的反应不及成人迅速,与人协作配合的能力有待成人的引导,所以不指定对象是适于小宝贝们的游戏方式,他们可以在游戏中依据自己的能力状态参与活动,家长只需积极地配合宝宝,既保证了游戏的继续进行,又使得游戏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不仅发展宝宝的生活认知,还促进了亲子互动。 在“袜子鱼”的制作活动中,李彤老师带给大家的不仅是宝宝知识经验的丰富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还有促进亲子交流技巧的感悟,关于儿童未来成长的良好学习品质与坚强意志品质培养的思考。如“怎样的学习才是适宜的?才是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的,是深度的学习?”这样的问题,家长们的操作中有一个鲜活的例子,两个妈妈一起决定做一条章鱼,她们的制作十分有创意,利用毛线体现章鱼的触角。在分享环节,她们讲到“以前不知道,章鱼的眼睛是长在头部与触角的衔接处,一直以为是长在头顶部的,这次通过查找资料收获了相关的知识”。还有我们亲子班宝宝莫斯的父母,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查找了很多的资料。包括虎鲸的形态、生活习性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关于虎鲸眼后有白色斑块的特征描述,她学习的来源是“看小美人鱼动画片里,小美人鱼就管她的这个好朋友叫小白点儿,所以就记住了这个特征……”。还有一组家庭是由奶奶和妈妈组成的,也许是之前没有听清要求,他们凭想象制作了一条卡通鱼。李彤老师首先肯定了她们创作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带给他们艺术之美的体验,但同时也强调了这个活动引导幼儿深度学习的侧重点。制作是源于现实的,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了解从而形成艺术创作的呈现,不强求多么美,而追求多么像,这里的“像”是要体现客观事实的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性特点,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索,发展科学素养重要的一环。 多种方式的学习同样适用于儿童,在活动中家长们体会着深度学习,运用多种方式的学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良好学习品质的过程。 精彩的答疑互动 参加李彤老师的培训总是觉得时光如梭,将近三个小时的工作坊转瞬即逝。过程中,李彤老师没有讲述过多的理论,只是在鲜活的事例中引导大家思考,帮助大家梳理,和家长们一起总结经验,大家的收获不仅来源于学习,也来源于自己的感受与归纳。 在最后的答疑环节,家长提出了许多家庭生活中的棘手问题,李彤老师一一给予了详尽的解答。 例如,一位年轻的妈妈十分焦虑3岁宝宝的语言表达问题。李彤老师引导家长,首先要帮助幼儿缓解负面情绪,家长共情幼儿,帮助她表达的自己的情绪,以及要求儿童运用正确的语言方式描述自己的经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也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还有,一位妈妈提出了关于自己5岁儿子的拖延症问题。关于自制力及自我管理的形成,李老师首先帮助家长界定了家庭要具备基本的原则,这是儿童行为的基本界定。其次,儿童的拖延是在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这种控制欲的满足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心理过程,家长也应给予宝宝一定的自主权,从而顺应宝宝成长的需要。 家长的心声 将近三个小时的工作坊结束了,家长们纷纷表示:“特别喜欢!”“如果能带宝宝来就好了。”“我之前听过一次李彤老师的讲座,收获特别多!这次一看是三次系列的培训,一下子就全费报了名。”“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活动,我还会参加的。”“我家正准备要二胎,我觉得对我特别有帮助,缓解了我许多的焦虑情绪。”“回去后,我就知道怎么带宝宝玩了。”…… 李彤老师不仅带给大家丰富多样的游戏方法;也启发了大家诸多思考,如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的理念与视角,情感方面的接纳与感受,在能力方面的进步与提升,在社会性发展方面的拓展与保护;游戏与幼儿自身成长,与父母,与家庭,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家长引领示范及陪伴共情的重要,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原则性,适度性,游戏化,社会化特点等方面的问题。可谓内容充实,收获良多。 |
|
|